專訪/打造一棟為人生帶來改變的建築:「所在建築師事務所」
有這麼一間建築事務所,網路上找不到太多相關資料,甚至沒有自己的官方網頁,但他們的傑出作品接連入圍台灣建築獎、台灣住宅建築獎,甚至奪得首獎殊榮,完美詮釋「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作派,他們是「所在建築師事務所」。其佳作就像引路的麵包屑,吸引到各界對「所在建築師事務所」的好奇心,本回的Ciao Pro找到兩位主理人——陳彥丞建築師以及陳亭劭建築師,親自來揭露一棟棟建築背後的理念與巧思。
改變他人人生的建築
若說到「所在建築師事務所」的代表性作品,不得不提拿下建築首獎的澎湖「家+庭」一案,兩棟孿生的住宅若有似無地依靠在一起,卻又巧妙地擁有各自獨立的空間,雖然個別擁有入口,但後門通往同一片盎然草地,連結起姐弟倆的家庭,加上一旁的老家,三代就近照顧卻又不相擾。
尤其這棟建築的外觀採用白色的主色調,並注入紅、黃跳色,格外出挑卻又與周遭景色毫無違和,靜靜地、溫和地展現出色品味,這是為了實現業主的願望,他希望回家路上從遠處就能一眼認出自己獨一無二的心愛房屋。這棟建築不但別具風格,更完整了一個大家庭心意相通的和諧生活,並反映著陳彥丞建築師是如何實踐他的初衷。「當初做建築是因為喜歡空間表現的張力,但後來慢慢察覺到每一棟房子都為業主的人生帶來改變,這樣的喜悅鼓舞著我繼續創作,以業主的需求為前提設計作品。」隨後陳亭劭建築師補充道:「大部分來說,一個人一生就蓋那麼一次房子,那是託付給我們的重量,我們會全力以赴地去回應。」
如歌如畫的生動靈感
「所在建築師事務所」另一棟技驚四座的建築為位於桃園大溪的員樹林市民活動中心,因應當地居民對空間拓展的渴望,並串連起鄰近廟宇的廟埕本質,打造出如同社區公園般的嶄新活動中心。建築利用大量的弧線元素呈現流動視覺,同時把機能集中在二樓,藉此保留一樓的通透性,帶給使用者舒適的遼闊感,且它的洞穴結構也兼容了遮蔽性,滿足人們自古以來喜愛隱密休憩的天性,顏色上則呼應廟宇的紅色磚瓦,這棟活動中心傳承廟埕的美好價值,卻又重組公共空間所蘊涵的意義。
©所在建築師事務所
穿梭在員樹林市民活動中心空間,可以感受到光線沿著時而筆直、時而圓潤的結構線條撒下,隨著時間的更迭宛如一場光影秀,讓人醉心於其中享受影子的追趕,而這正是陳亭劭建築師從日常中尋得的養分。「我會在畫中尋找光影與色彩,於雋永的作品中汲取靈感。音樂也是我借鑒的構思之一,其實這樣東西就跟建築一樣,每個韻律、轉折、收編都能對應建築手法,不同的樂風還能對應不同的建築風格,每次案子遇到癥結點時,我就會套用音樂的美感,甚至可以在音樂中感知到空間的顯現。」
建造身心的最佳庇護所
而「家+庭」一案的成功,延伸出後續澎湖「一方庭院」的聚落生成,陳彥丞建築師進一步敘述了他認定的居住空間。「從住宅這個觀點來談,好的居住空間就是一個身心最佳的庇護所,不管在外如何奔波忙碌,回到家都有一個溫暖舒適的空間可以把你安撫。」那麼回到「一方庭院」,居住者能體會到的就是鄰里的溫馨情感與家族的凝聚力,這個建案與現今都市中的營建趨勢逆向而行,有別於大部分住宅選擇統一化結構來減少出錯率及降低成本,「一方庭院」中的一體三戶平面、空間、大小皆不相同,可容納屋主們的各種生活狀態,且棟與棟間模糊了界線,夾在它們之間的不再是高牆,而是用最少的圍牆去界定領域,這麼一來不但能凝結彼此的向心力、回歸村落間的緊密關係,又能保有獨立的隱私,保持最剛好的距離。
在分享建築理念時,陳彥丞建築師與陳亭劭建築師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自明性」,意即無需刻意解釋,便可令使用者輕易辨識環境的獨特性格、詮釋與空間互動後的意義。他們為義美食品所雕鑿的龍潭區工廠就是很好的例子,看到這紅黃相間的跳耀性色彩思維,讓人即刻聯想到義美獨有的包裝色彩美學,傳遞著在地文化中的親切、熱情,也跳脫了死板的工廠形體,不再只是彰顯機能主義,也顧及到了品牌想要突顯的企業精神。
所在於此,用之於此
聊到事務所的名稱由來,陳彥丞建築師及陳亭劭建築師苦笑道這是他們想了兩年才選定的用字,一開始是在歌手林強的《查無此人》展覽中遇到〈台灣是好所在〉這首有趣的歌,進而取樣這個詞彙,陳亭劭建築師悠悠說道:「這二字剛好符合我們原本創業的初衷,從在地發掘文化現象後展現重要建築元素。建築生活與生命中總是有美好與醜陋之處,也是我們存在所依託之來源。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想要所在於此、用之於此,並且發揚光大這裡的文化精神。最後,『所在』這個詞不只有時間的濃度,也有空間的深度。我們想,這不就是建築最重要的兩個核心嗎?」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建築都是石頭寫成的書。」陳彥丞建築師和陳亭劭建築師不到30歲便合作成立建築師事務所,如今七年過去,在這個並非悠久,卻也不短暫的時光裡,他們憑藉著自己對建築的熱情一筆一劃雕寫出各種情節迥異的精彩故事,使我們不自覺地想要一直讀下去,同時期待著他們還會帶來什麼樣的驚喜。目前「所在建築師事務所」正在籌備澎南國中的校園美感計畫,這個項目對於他們來說,是一次結合美學與教育理念的挑戰,讓學習不僅僅是課堂上的知識傳遞,更是與空間的全方位互動體驗,在不遠的將來,這勢必會是引人入勝的全新篇章。
©照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空間攝影:丰宇影像
延伸閱讀
追蹤 Ciao 潮旅,更多風格旅遊內容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ciao潮旅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iao潮旅
- Shop:購買Ciao潮旅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