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200坪遊輪「精神病院」?法國巴黎文青風水上建築,《塞納河上的船屋》勇奪柏林影展最高榮譽

說到法國巴黎的塞納河畔你會想到什麼?悠閒的露天咖啡座,還是兩岸迷人的街景。塞納河上有座文青風格的水上建築,200坪遊輪般的空間卻是照護中心,這部《塞納河上的船屋》是勇奪2023年柏林影展最高榮譽金熊獎的電影。不論社會階級、地位,大家每週一次在這裡重點關注「日常生活」,與你我刻板印象中的精神病院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

柏林影展最高榮譽金熊獎

「堅毅號」(The Adamant)是巴黎一座極為獨特的照護中心,它是由名家設計的漂流建築,座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上,專門接收有著精神障礙的成年人,輔助他們積極面對並展開社交。電影邀請了觀眾一起登上船屋,親身感受在此努力生活著、日復一日的病人與照護者,是如何藉由歌唱、繪畫、舞蹈、電影、寫作及縫紉等藝術學習,重新建立並開啟他們原本被視為絕望的人生。《塞納河上的船屋》(On the Adamant)更是勇奪2023年柏林影展最高榮譽金熊獎的最佳影片。

塞納河上的船屋On the Adamant5
「堅毅號」是一座極為獨特的照護中心,它是由名家設計的漂流建築,座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上。
塞納河上的船屋On the Adamant
專門接收有著精神障礙的成年人,輔助他們積極面對並展開社交。

巴黎塞納河上的文青風水上建築

「堅毅號」停靠在拉佩河邊街站,位於巴黎塞納河的右側河岸,距離里昂火車站僅一步之遙。有趣的是,這座充滿文青風的水上建築,竟是一座日間照護中心,病隸屬於巴黎中央精神病學集團。該集團還包括2個心理醫療中心、1個流動小組,以及2個隸屬於埃斯基羅爾精神病院的部門。因此,「堅毅號」並不是一個遺世獨立的地方,由於擁有上述組織的龐大背景,彼此交互形成一個網絡,讓病人與照護者都可以任意移動,建立起自己獨特的軌跡,並針對不同情況找到個性化的治療方式。

塞納河上的船屋On the Adamant2
這座充滿文青風的水上建築,竟是一座日間照護中心。

這座面向塞納河的「堅毅號」是一座木造建築,總面積將近200坪(約650平方公尺)。建築師在設計前,便與護理人員、患者做了極緊密的溝通交流,最後於2010年7月開業,主要負責來自巴黎人文薈萃的第一區到第四區的病人。

塞納河上的船屋On the AdamantBatch On The Adamant 3
面向塞納河的「堅毅號」是一座木造建築,總面積將近200坪。
Batch Atelier Dessin 2
讓病人與照護者都可以任意移動,建立起自己獨特的軌跡。

編輯精選:藍正龍沒有摸回去「男人的手」!電影《成功補習班》友情、愛情間任何發生的可能

每週一次重點關注「日常生活」

有些病人每天都來,也有人依據自身情況偶爾前來。他們來自各年齡層,以及不同的社會背景。這裡每週從為大家提供早餐開始,接著是每週一次、於週一舉行的病人與照護者見面會。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想談論的議題,然後開始討論並交換信息,可能是劇院展訊、新朋友、森林的漫步、一場音樂會或展覽等等。照護團隊則是由護士、心理醫生、專業治療師、精神科醫生、辦公室秘書、2名醫院代表,以及來自各種背景的志工所組成。核心關注點是日常生活。所有人,包括病人與照護者,都被邀請來為「積極建立」提供幫助。

Batch Atelier Radio
所有人,包括病人與照護者,都被邀請來為「積極建立」提供幫助。

無論地位、階級的生活工作坊

「堅毅號」治療的功能跟這裡整個團體息息相關,無論職稱、地位、學歷、階級、性格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參與進來。機構裡有無數的工作坊,包含縫紉、音樂、閱讀、雜誌、電影、寫作、繪畫、廣播、皮具製作、果醬製作、文化旅遊等。病人也可以單純地前來度過片刻,喝杯咖啡,感受被歡迎與支持,沉浸在這裡的氛圍。事實上,工作坊本身並不是目的,更多是一個聚集地點,邀請人們不要待在家中,重新與社會連結,並且重塑他們與社會的親密關係。

塞納河上的船屋On the AdamantBatch On The Adamant 1
機構裡有無數的工作坊,包含繪畫、皮具製作、果醬製作、文化旅遊等。

為什麼想拍這樣的一部電影?

為什麼想拍這樣的一部電影?導演尼可拉斯菲力柏特(Nicolas Philibert)回答,大概是15年前第一次聽說「堅毅號」,當時它還只是一個概念。而精神分析學家琳達瑞特(Linda de Zitter)就參與了整個創建的過程,自1995年在拉伯德療養院(La Borde psychiatric clinin)拍攝音樂紀錄片《我很微小》(Every Little Thing)後,就跟她一直保持著緊密的聯繫。那段期間,病人、照護者跟一群建築師不斷地會面,討論這棟建築的必要元素。

Batch Au Bar 2
導演15年前第一次聽說「堅毅號」,當時它還只是一個概念。

讓這個一開始像是烏托邦夢想的案子,最後竟然成真了!數年之後,我終於有機會造訪「堅毅號」,是「根莖工作坊」(Rhizome Workshop)邀請我前往,想談論我的電影。「根莖工作坊」是一個對話團體,邀請包括音樂家、小說家、哲學家、策展人等前往對談。那天,我在那些為了我的到來提前觀看了我作品、並且讓我不斷跳出舒適圈的觀眾面前待了2個小時。自從擔任導演以來,我有許多次在觀眾面前演講的機會,但那次的經驗、以及那些人的評論,讓我特別地受到激勵。我一直希望拍攝一部關於精神病人的電影,而那天的經驗堅定了我這個想法。

Batch Alexis
導演一直希望拍攝關於精神病人的電影,那天的經驗堅定了想法。
個人頭像照片
EmilioZ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