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潮旅第63期雜誌訂閱

風格玩家,就該訂閱【Ciao潮旅】

「每一頁都是美好的嚮往,每一次旅行都是品味生活的延伸。」

吸取頹敗而生的廢墟美學 千年吳哥遺跡

TEXT_ 林郁姍 PHOTO_ Ray、Shuttersock

偌大的吳哥遺跡,包含眾多寺廟,交雜著政治、歷史、宗教,正如廢墟中那盤根錯節的樹根,難分難解,但也環環相扣、密不可分。走進遺跡探秘,共通點是手腳並用,不管是登上陡峭的高塔
,或是穿過頹圮的廊道,用手腳真實的觸覺,撫摸千年來的刻紋,也在這伏低身子、步步為營的戒慎恐懼中,領悟吳哥王朝曾經的偉大盛世。


吳哥王朝自9世紀開始修建聖殿寺廟以進獻給神祗,前期信奉印度教,後期轉變為佛教,王朝直至15世紀因戰爭或本身文明發展過度消耗而衰敗。一般以小圈、大圈、外圈大致區分遺跡位置,電影《古墓奇兵》拍攝地而聞名的塔普倫寺、高棉的微笑所在地巴楊寺、及最富盛名的城中城吳哥窟,皆位於遺址最密集的小圈。



荒煙漫草、斷垣殘壁,是塔普倫寺(Ta Prohm)的印象,更是廢墟美學的經典。樹根枝幹衝破了房子直指天際,破壞力驚人,卻也傷不了Apsara女神分毫,不知是刻意或巧合,肆意橫行的樹根卻在某一處繞過了雕像面目,身被掩蓋了,獨留那慈眉善目微笑著。



巴揚寺(Bayon)是吳哥遺跡中唯一的大乘佛教寺院,共有49座高棉的微笑,刻畫的都是闍耶跋摩七世的面容,因為出自不同雕刻師,微笑也各有異趣。巴揚寺是為了紀念戰爭勝利而建,壁畫也多半是戰時故事,國王的微笑,或許是迎來平靜的寬慰,也彷彿對百姓昭告著請放心生活,更像一種祈願,向世世代代微笑祝福。



吳哥窟(Angkor Wat)座東朝西,敬獻給印度教的毗濕奴神,許多人趕著來看日出,為了見證陽光勾勒出神聖殿堂輪廓的那一刻,水面倒映著聖殿,好像又是另一個世界。吳哥窟自成一城,從護城河到橋墩到內部,每一步都對照著印度教神話設計,高塔宛如印度教聖山須彌山,祂不是讓你仰望,而是讓你攀登,用腳步體驗修道路途。
吳哥遺跡不全是自然、歲月或戰爭外力破壞,也因為國王信仰改變,而命人敲掉原始印度教的神像。就像開頭所述,王朝的愛恨情仇,盤根錯節,或許只有實際走一遭,才能體會當中包含太多的複雜情緒,以及那撼動人心的吳哥藝術。

個人頭像照片
ciaotw-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