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原意]系列特展|技憶lubuw|泰雅族口簧琴田野調查成果特展
今年度最終場特展「島嶼原意—lubuw技憶」登場 探索原住民族文化聲音與智慧
探索曾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樂器口簧琴(泰雅族語稱「lubuw」),帶領民眾進入泰雅族傳統文化的深處。市府原民會表示,展覽透過豐富的田野調查資料與口述歷史….
策 展 論 述
在這片古老而多元的土地上,各族群世代傳承的音樂與工藝,深刻地映照著他們的生活、信仰與文化脈動。
泰雅族,作為臺灣原住民族之一,擁有豐富的音樂傳統與工藝智慧,其中口簧琴(泰雅族語稱「Lubuw」)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樂器。口簧琴不僅是泰雅族音樂文化的重要象徵,更承載了世代相傳的情感交流與社會功能。本次展覽「lubuw技憶」旨在探討與展示泰雅族口簧琴的技藝與文化,深入探索臺中市和平區泰雅族口簧琴,包括其名稱、構造、種類、演奏技能、製作材料、工序與工法等,為觀展民眾呈現傳統工藝的全貌。透過文獻資料的整理、田野調查及口述歷史的方式,重現口簧琴背後豐富的文化背景與深遠意涵。
◆ 策 展 人 介 紹 ◆
口簧琴老師 Temu Yehan楊振昇
1990年2月2日生,父親為苗栗縣象鼻村麻必浩部落泰雅族,母親是臺中市和平區梨山部落泰雅族。從小在母親梨山部落生活,時常有機會聽到曾叔公Payas Temu(楊德福)吹奏口簧琴。不過因求學的關係,自小搬離部落至平地念書,因而較少接觸泰雅族文化,更別說是口簧琴。
直至2016年考上臺中市博屋瑪(P’uma)國民小學的代理教師,並恰巧碰上首次辦理的原住民族實驗教育。據老師陳述,此教育形式旨在提供泰雅豐厚的文化知識於課堂教授,也就是說沒有公定版的教課書可使用,老師們必須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時間在蒐集文獻、田野調查、彙整與分類,才能夠研發教材、教具並傳授課程。而在備課的因緣際會下,便逐漸對口簧琴文化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與認同,並進一步至各部落學習單片至八簧口簧琴的製作技法與吹奏方式。
本次展覽有幸邀請到承襲口簧琴技藝的Temu Yehan楊振昇老師共同策展,透過展示製作口簧琴的過程,深入解析泰雅族人如何與山林資源互動,從中汲取靈感並運用桂竹與苧麻等天然材料,創造出這一傳統工藝樂器的智慧。本次特展不僅是對傳統工藝的探索,更是深入思考泰雅族文化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復興與延續,期望通過這次展覽,讓觀眾瞭解泰雅族口簧琴的製作與演奏技藝,同時也激發族人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歸屬感,進而促進泰雅族口簧琴文化,甚至是各族群傳統文化的永續保存與維護。
◆ 作 品 欣 賞 ◆
田野調查影片帶領觀眾走進泰雅族口簧琴的世界,從Temu Yehan楊振昇老師接觸口簧琴的契機,到材料取材、工藝製作,最後透過演奏展示其獨特的音色與文化意涵。影片不僅將呈現製作過程的精湛技藝,同時也表達對傳統文化保存與傳承的深切期許。
關於「臺中市原住民族文化館」
臺中市原住民族文化館(前身為臺中市原住民綜合服務中心)是臺中市唯一以原住民族文化為主體性的藝文及公共服務場館。自2021年轉型為文化館以來,致力於保存、傳承及推廣原住民族文化,並積極辦理藝術展覽、田野調查、文化研習及教育推廣等活動,期待能提供社會大眾認識與學習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的重要基地,在展現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力之外,更落實全民化原住民族教育之精神與目標。
關於「lubuw技憶:泰雅族口簧琴田野調查成果特展」
過去,在泰雅族的社會中,口簧琴作為傳遞訊息、表達情感的重要工具,見證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流露與心靈交融。它曾經是社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樂器,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項技藝與文化逐漸走向衰微,其社會功能亦逐漸淡去。
「lubuw技憶」將帶領觀者走進泰雅族口簧琴的世界,傾聽那跨越時空的聲音,感受在這片土地上曾經迴盪的情感與智慧。希望在這次展覽中,觀眾能夠不僅感受到泰雅族音樂的美妙,更能深刻體會這一文化瑰寶所蘊含的歷史與精神。
指導單位/台中市政府|主辦單位/臺中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執行單位/星玉文創有限公司